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羊城揽胜
海山仙馆盛衰
  • 来源:涓叡骞垮窞甯傚鍏氬彶鏂囩尞鐮旂┒瀹�
  • 日期:2014-07-25
  • 浏览数:

清代,岭南私家园林更为兴旺,风格已臻成熟。除了仕宦人家,还有富商所建的私家园林,在广州的西关、东关、河南等新城区,出现了一批田园风光式的园林,带来一股清新风气。晚清时期,广州豪富建了一批豪华富丽的宅园。其中,以建于西关的潘仕成的海山仙馆最为出名。

潘仕成为广州富商,道光十二年(1832)考中顺天乡试副贡,因捐助巨款赈济灾民,钦赐举人,特授刑部郎中。此后,归粤地承办军火生产、帮办洋务,善于经营,颇多善举。约在道光十年(1830)间,潘仕成创建荔香园于西门外泮塘,其匾题“海山仙馆”,故荔香园习称“海山仙馆”,也有人称其为潘园。海山仙馆范围,当包括今荔湾湖西南部、逢庆大街以北、黄沙大道以东、龙津西路以西,占地数百亩。

海山仙馆与这一时期多数园林以小见大、精巧玲珑的风格不同,占地广袤,规模宏大,巧设地形,精心设计,达到宏大而不粗疏,园中有百亩大池,直通珠江。又担土取石以造山,山上松桧荫蔚,砌建石径,建有高数百尺的雪阁,高出树丛之上。临池建堂,廊庑回缭,雕饰工致。水中建歌舞台,又建有白塔。西北一带建有十余处曲房密屋,园中有不少设景有意仿效江南园林,以小桥、长廊贯串,点缀有致。园内遍植荔枝,池中荷花盛开。有楹联“荷花世界、荔子光阴”以记其实。在浓荫绿水之间,还养有鹿、孔雀、鹳鸟、鸳鸯等,使园林增添一种山林之魅力。环绕数百步的游廊曲榭,沿壁遍嵌碑帖手书石刻。室内陈设则采用岭南传统装修与西方装修相结合的风格手法。此园成为潘氏结交显贵名士的场所,甚至成为官府涉外接待的场所,又是潘仕成刊刻《海山仙馆丛书》的场所。

1873年(同治十二年),潘仕成获罪破产,园被瓜分,终于废没。黄遵宪约在同治十二年(1873)间作《游潘园感赋》诗,有“海水已干田亦卖”之句。(转引自钱仲联笺注的黄遵宪《人境庐诗草》卷一)海山仙馆石刻中的《藏真》碑帖石刻近百方,现在越秀山广州美术馆碑廊陈列。另有《尺素遗芬》刻石59方,收有名流显达林则徐、吴荣光、邓廷祯、骆秉章等111人与潘氏来往手书,这批手书不仅是珍贵手迹、书法大观,更是研究作者生平及鸦片战争时期广东海防、财政、外贸的第一手资料。民国时期由陈璧君收购后嵌于湖海亭壁上,湖海亭旧址(在今中共广州市委大院内)于20世纪90年代拆除改建,《尺素遗芬》石刻移交文化部门,也在越秀山美术馆碑廊陈列。

上一篇: 粤海关大楼(附:沿江西路民国欧陆风格建筑群) 下一篇: 白纶生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