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创新
应用多综合技术救助常压冷藏式液化气船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6-01-07
  • 浏览数:

20021123日,装载了20000多吨液化气的巴拿马籍液化气船“gaz poem”轮自香港开抵深圳盐田港外危险品锚地锚泊,机舱突然起火,34名船员自救无效,分乘两艘救生艇逃生。24日,交通部广州救捞局获悉险情后,命令珠江口值班船德跃轮出动救助。德跃轮于当天抵达现场附近,其时难船火势凶猛,浓烟滚滚,为安全起见,德跃轮奉命在距难船4海里的上风位置监视守护。

事故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副总理吴邦国指示交通部派员赴现场指导救助工作。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做了部署,出差在外的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迅速从大连经广州前往事故现场。广东省、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方政府联动,由深圳市政府牵头成立临时救助指挥部,负责协调和指挥救助行动。

26日晨,德跃轮、德顺轮用水枪和泡沫喷射难船。灭火行动持续75分钟,火势得到控制。随后工作人员登上难船对难船进行检查,发现难船右倾20度,2舱、4舱安全阀在自动开启排气。

gaz poem”轮主尺度为22930×3230×2250,载重49092吨,共4个液化气舱。no1no3舱分别装有2400吨、8000吨丁烷,贮藏温度-2℃no2no4舱分别装有9800吨、200吨丙烷,贮藏温度-42℃。各舱室正常压力为004巴,安全阀压力为025巴。“gaz poem”是采用常压冷冻方式将石油气液化储存于货舱内。难船火灾后,失去动力的冷却系统停止了工作,货舱内液化气的温度上升,液化气不断气化,导致舱内压力上升,安全阀自动开启排气,这对救助带来极大的风险。救助关键是要控制住气压和不泄气,保障难船及施工作业的安全。广州救捞局工程技术人员经调研和勘查,摸清了难船位于船体舯部控制室内的制冷系统、控制系统,且在事故中未受到破坏,只要能够有效地向控制室提供440伏、60赫、1200千瓦电力及冷却水、应急消防水、压缩空气等,就可能启动冷却系统,解决救助关键性问题。广州救捞局制定了调整船态、供电供水供气恢复制冷、卸气过驳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获深圳海事局专家评审会通过,并高度评价。

122日,德跃轮开始对难船压水调载,抽走难船机舱的污水,使难船恢复至右倾9度,至4日难船基本恢复平态。6日开始对难船机舱海底阀的封堵工作,同时着手探索对难船供电供水。至16日,南天龙工程船为难船供水供电成功,难船制冷系统恢复工作。17日开始对难船进行卸货过驳。18日将难船的20000多吨液化气安全置换到另一条液化气姐妹船“gaz concork”轮上,救助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19日救助工作圆满完成。

“南天龙”工程船在深圳危险品锚地救助巴拿马籍液化气船“gaz poem”2002年)

液化气船“gaz poem”被成功救助,主要缘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救助措施:一是正确的方案。救助液化气船在国内是第一次,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没有经验可借鉴。实践证明调载、供电供水供气恢复制冷系统、过驳卸气、置换的救助施工方案是成功的。二是风险极高的恢复难船供电措施细致得当,防火、防爆安全措施制定科学,执行严格。要保证在泄漏的环境下实施救助,安全控制极为重要。在施工现场严格执行安全注意事项,严禁明火和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手机和通讯设备,使用防爆设备。要恢复难船制冷系统,首先需要提供电源,如果接电时接反或短路产生火花,就会引爆难船,后果不堪设想。为确保供电工作顺利进行,广州打捞局采取了如下措施:(1)在通电之前,选择合适的海况,对难船四个货舱进行人工放气,降低舱内液化气压力,使之在接电期间尽量不再泄漏。(2)关闭控制室门窗,输入压缩空气,保持正压状态,使液化气不能进入控制室。(3)用测爆仪检测控制室每一个角落,确定室内没有残余的液化气。(4)接电之前,切断所有和机舱连接及无关的电路,防止短路。(5)接主电启动冷却泵之前,先接好通风电机,试验正确后再接主电确保安全。三是过驳卸气、置换方案正确。当时国内只有1000吨级的常压低温式液化气船,且数量不多,船期紧张,而且没有置换能力。“gaz poem”载有20000多吨液化气,如选用国内液化气船进行过驳卸气,尽管价格便宜,但由于现场海况恶劣,作业难度大,工期长,不可预见因素多,安全难以保障。经过综合分析论证后,紧急从国外调拨姐妹液化气船“gaz concord”作为受货船,对难船进行过驳卸气,仅用两天时间就将20000多吨液化气全部过驳完毕,在短时间内解除了安全隐患。

gaz poem”轮救助成功,是国内救捞系统首次创新性地依据海上失火液化气船应急救助环境、救助风险、施工难度和实施救助复杂程度等因素,有效地将船舶控制技术、全程可控的施工安全技术、常压冷冻式液化气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和原船无动力状态下的海上过驳卸载、货舱气体置换技术集于一体的典型案例,代表着中国救捞对海上失火、泄漏液化气船救助的最高水平。该次救助形成的技术成果大型失火液化气船救助技术研究,于20066月通过中国航海学会成果鉴定,被鉴定认为在国内外处于先进水平。

上一篇: 广州13企业登“最佳创新榜” 下一篇: UC修炼强势内核 移动江湖唯快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