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4月28日,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召开《广州市民族宗教志(2001—2017)》终审会议。会议由《广州市民族宗教志(2001—2017)》终审验收小组组长、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常国光主持,终审验收小组成员对志书进行了评审。《广州市民族宗教志(2001—2017)》主编、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高飞和编辑部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高飞副局长介绍了《广州市民族宗教志(2001-2017)》编纂及复审情况。《广州市民族宗教志(2001-2017)》于2017年8月启动编纂工作,经过了动员部署拟定篇目、收集资料编纂初稿、志稿评议征求意见、总纂统稿审查验收四个阶段。发动近100人直接参与资料搜集、编纂工作。全志设民族篇、宗教篇,下设12章40节,共30余万字,近200幅图片。
终审验收采取全志通读和分章节重点审读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每章有5个人审读。终审验收小组成员认为《广州市民族宗教志(2001—2017)》记述内容全面、资料丰富翔实,行业特色鲜明,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2001—2017年广州市民族、宗教行业的基本历程以及发展变化情况,并从篇目设置、志书体例、史料核实、文字表述、行文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常国光副主任肯定了《广州市民族宗教志(2001—2017)》的编纂成果,指出该志领导得力、参与人员广泛、流程合乎规定,值得其他部门志行业志学习借鉴。他对《广州市民族宗教志2001—2017》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志书编纂的政治立场,严把政治关、体例关、史料关、文字关、保密关;二是强化质量意识,以更加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认真梳理、消化吸收各位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尽心尽责做好后续修改工作,努力把《广州市民族宗教志(2001—2017)》打造成精品佳志;三是加强志书的开发利用,立足实际,创新形式,加强《广州市民族宗教志(2001—2017》)的宣传和开发利用,更好地发挥志书存史、资政、育人功用,更好地服务广州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
(文/图 李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