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2019年11月7日,美籍华人黄添先生向广州市地方志馆无偿捐赠邮品2248件。这是黄先生第二次向广州市地方志馆捐赠,他先后两次将珍藏多年的3765枚中国邮品无偿捐赠给广州市地方志馆。2018年11月19日,黄先生向广州市地方志馆无偿捐赠自己毕生收集的邮品共计1517件。
当天来到市地方志馆参加捐赠的有黄添夫妇、郭娴女士和原地方志办庞爱萍副处长,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广州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黄小晶对黄先生的再次无偿捐赠表示了衷心感谢,两批捐赠邮品充分展示了清朝以来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价值,将收藏到市地方志馆特藏室保存和展示。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宣教展陈部部长贺红卫向黄添先生颁发了捐赠收藏证书。广州电视台、广州日报、信息时报等媒体报道采访了捐赠情况。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方志处郝红英,宣教展陈部郑剑锋、薛耀辉、王艺霖,文献研究部郭治、梁良、石中胤负责对捐赠邮票进行了接收。
黄先生是地道的广州人,1947年出生,他心系祖国,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他在辛苦工作之余,热爱集邮收藏,虽不富裕,却省吃俭用、竭尽所能收集整理以中国为主的珍贵邮品,并视这些邮品为自己的“儿女”,寄托着自己对祖国的思念,对故乡的关心。
邮票素有“国家名片”之称,具备极高的收藏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黄先生此次捐赠的邮品中,清末以来香港邮品790件、澳门邮品463件、台湾邮品995件。有许多有纪念意义的邮品,例如香港回归和香港1997年邮票展览会,1997年,牛年的香港特别引起国际瞩目。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很多国家和地区在1997年发行了有关香港牛年97亚洲国际邮票展览会和回归纪念的专题邮票和小型张。
据黄先生介绍,他此次捐赠的邮票中还有澳门发行的第一套邮票。澳门是世界上开办邮政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798年,葡萄牙王后曾颁令在全国及其海外占领地开办邮务。1825年开始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试办“澳门航海邮政”,并于1845年在澳门设立“邮政执行处”。在澳门邮票诞生前,澳门航海邮政及其他私营邮政(大多为英国人经营)使用过许多形状各异的戳记,为澳门邮政史留下了纪录。目前发现这种邮戳最早的使用年代是1844年。1869年6月,澳门与香港达成协议,由香港在澳门设立“海邮” (Sea Mail) 。澳门总督颁令,任命葡萄牙人利加度·苏沙为“澳门航海邮政”总监。但由于交通不便,故未能将邮务很快开展起来。1878年,澳门加入万国邮政联盟。1884年2月27日,当时的总督托马斯·罗沙宣布于当年3月1日发行澳门第一套邮票。
澳门第一張邮票 –皇冠邮票 1884年,原背胶,品相极佳
黄先生所捐赠的邮品,不仅数额大,且非常珍贵。包含了中国清代以来的大多数邮品和其他国家的部分珍贵邮品,涵盖邮票、明信片、实寄封、小全张等,例如1840年在英国诞生的世界上第一枚“黑便士邮票”、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所开放重要城市的商埠邮票、1878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大龙邮票”、1878-1896年总税务司兼办发行的海关邮政邮票、1897-1911年的清代国家邮政邮票、1912-1949年间的民国邮票,还有清朝时期香港发行的绘有广州城景鸟瞰图的明信片、中国第一枚错版邮票、清代慈禧寿辰纪念邮票等等。
黄先生表示,地方志馆承载过去,展示现在,寄托未来,不仅是展现城市发展历史的平台,也是无数漂泊在外的旅人寄托乡愁的精神归宿。他将收藏的邮品捐赠给广州市地方志馆,是希望给他的“儿女”们找一个永恒的家,能落叶归根,他期待故乡的朋友们能够喜爱和分享集邮这种方寸艺术,并希望自己的方寸世界能够成为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文:郑剑锋、王艺霖/图:郑剑锋、蔡笃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