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814~1864),小名火秀,族字仁坤,自号秀全。其故居坐落于花都市新华镇大布行政村官禄布,原是一排六间泥砖墙青瓦顶的平房。太平天国失败后遭清军焚毁。1959年经广州文物部门挖掘,于原墙基上复原。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左起第一间为当年洪秀全的住房,门楣上有郭沫若1961年题写的“洪秀全故居”木刻横额。屋内陈列有卧床桌椅及文房四宝。洪秀全曾在这里写下《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和《百正歌》等文献,为太平天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幼天王洪天贵福就在此出生。第二间为厅堂,正中挂着洪秀全高祖洪英纶夫妇画像,在高祖画像上有洪秀全亲笔题诗:“祖宗积累在功仁,忠厚传家启后人。休惕凄怆重绘像,螽斯麟趾咏振振。”在高祖母画像上亦有洪秀全题诗:“我妣徽容却似生,三从四德著芳声。母仪堪与周家并,定卜孙支奕世荣。”故居隔巷有一座洪氏宗祠,已辟为“洪秀全故居纪念馆”,陈列洪秀全革命活动史料。故居毗邻有洪仁玕故居遗址。洪仁玕故居原是两间泥砖小屋,太平天国失败后,被清军烧毁,现仅存墙基。官禄饰村中间有一棵洪秀全青年时手植的龙眼树,已有160多年历史,太平天国失败后,曾遭雷击,劈成两半倒落,卧地复生,状似虬龙,顽强茁壮。1959年9月谢觉哉参观故居见此树奇特,即席题诗一首曰:“天王理想今全现,扫尽不平方太平。留得千载龙眼树,年年展眼看分明。”村东端有泥砖书房阁一座,是洪秀全青年时读书和教书的地方。原书房阁亦被清军烧毁,1961年经文物部门考证,在原墙基上重建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