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31日,《广州经济年鉴》(1983年刊)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新中国首部地方年鉴,填补了中国地方年鉴出版的空白,开创了国内省、市、自治区地方年鉴编纂出版的新局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州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发展,为编纂年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市委、市政府的主持下,1982年4月成立广州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组织市属各有关单位以及驻穗中央、省属单位共同编写新中国广州首部年鉴——《广州经济年鉴》。
《广州经济年鉴》设置了广州概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20篇内容,全面、系统、翔实地载录了1982年广州地区经济、社会的基本面貌,还适当追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过程,并概述了历史上广州的社会经济面貌。全书采用分类编辑法,以部类为单元,下设分目和条目;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刊载《羊城风貌》彩色照片专辑,并在一些条目文内加插照片152幅,图表106幅。
此后,《广州经济年鉴》逐年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1985年,《广州经济年鉴》改名为《广州年鉴》。20多年来,《广州年鉴》努力做好编纂出版工作,在内容与形式上与时俱进,常编常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84年获广州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获全国年鉴综合奖特等奖,总分居全国城市年鉴第一名;2005年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首次颁发的“中国年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