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当代名人
丁 颖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4-11-17
  • 浏览数:

      颖(ding ying)1888.11.251964.10.14)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又名丁君颖,字竹铭。广东茂名人。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1913年~1924年,三次东渡日本学农,获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学士学位。回国后任广东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稻作试验场场长。1940年组织中山大学农学院从云南迁至湖南宜章县,借用当地小学作课室,寺庙和炮楼作学生宿舍,租用农民水田并动手开垦山坡作教学、试验场地,坚持办学。1952年后任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院长。1957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1963年筹建中国水稻生态研究室,任主任。从事稻作科学研究、农业教育40余年,在稻种的起源、演变、分类,稻作区域划分,农家品种系统选育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有突出贡献。根据生态学,把全国划分为6大稻作带,对中国水稻生产和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通过实地考察认为华南的多年生野生稻是中国栽培稻种的祖先,主张中国栽培稻种起源于华南。1926年在广州发现野生稻后,即首先试验与农家栽培水稻杂交,获世界上第一株“千粒穗”类型,育成“中山1号”,在生产上应用半个世纪。创立水稻品种多型性理论,提出“区制选种”法,先后育出“白谷糯16”、“黑督4号”、“东莞白18”等68个种植范围较广的优良品种,为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和品种提纯复壮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晚年主持《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的研究》,组织全国12个单位,选用各稻区有代表性品种157个,在6大稻作带的8个省区10个试验点进行历时3年的实验,开展了中国当时少见的科研大协作,取得了广泛的数据,为水稻育种、地区间引种和稻种生态研究打下基础。主编中国第一部水稻学巨著《中国水稻栽培学》。撰有论文140多篇,主要收录在《丁颖稻作论文选集》。其中《中国稻作起源与演变》、《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反应特性的研究》、《水稻分蘖、幼穗发育的研究》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曾被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业科学院、前苏联列宁农业科学院选为通讯院士,捷克斯洛伐克农业科学院授予荣誉院士称号。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上一篇: 赵广军 下一篇: 计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