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府文化
“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广州的水稻生产习俗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4-11-12
  • 浏览数:

广州的水稻生产基本上按照农时节令进行,过了惊蛰节即浸谷播种。“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清明节前后插秧最适宜。立夏之日,正是水稻生长分蘖期、追肥除草之时。小满、芒种水稻进入怀胎、抽穗、扬花期,“喜东南,忌西北”。“夏至一到,农事最忙”,农民起早摸黑抢收抢种。“小暑大暑,除草施肥”,即进入晚造田间管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水稻相继进入怀胎、抽穗、扬花和灌浆期,是最需要阳光、肥料、水分之时,故农谚有“秋后雨,落银纸”的说法。“禾怕寒露风”,寒露时节北风劲吹,势必使水稻谷粒失浆变成白壳(农民俗称“扯白旗”)而造成减产。收割晚稻,各地多是将稻田里的水排干,让水稻灌浆转金黄色而呈低垂状才开镰收割。霜降立冬,农事转入犁田晒白过冬,农民多利用村边农田种植蔬菜、越冬蕃薯(红苕)、小麦或绿肥。

从化市举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

主要生产习俗:

1、农历二月初二日,为土地诞,又叫谷神诞。此时开春备耕开始,郊县农户烧香点烛备糕点,虔拜谷神降福,保佑当年五谷丰登。

2、农历四月初八日牛诞,俗称牛生日。养牛农户多蒸裹叶糍拜祀牛神,有的农户则

3、每年农历中秋节前夕的八月十三日,有些农村设坛雇请道士拜祭天神,祈求晚造丰收。

4、祈雨。若遇气候反常,农田缺水干旱,有些农村的农民有烧竹帽、打脸盆求上天降雨的习俗;或到龙王庙拜祭,祈求龙王降雨;或请道士、巫师诵经求雨;还有舞“旱龙”求雨等风俗。“旱龙”以草绳作筋骨,用稻草扎成龙身,长约50米左右,身上插满点燃的神香,参与者多是男性青壮年,事前要在神庙住宿、斋戒,舞龙时不准带草帽、雨具。舞龙经过的地方遇河涌、水潭、池塘等积水之处,必须让龙跃下再上岸起舞。妇女听到舞“旱龙”的锣鼓声,须回避。这类旧习,近年已基本消失。

5、族田。又叫祭田、太公田、学田、香火田等,俗称“死地主田”。族田多为地主豪绅操纵。一般订立三年以上的批约,田租多以货币为计算单位,其收入作每年春秋两次祭祖或办学、奖学金等用途。这类旧习,年代已基本消失。

上一篇: 园林花卉栽种、观赏习俗 下一篇: 广州民俗的三大特点